庆祝《中国蒙古学(蒙古文)》创刊70周年暨新时代中国蒙古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2025-05-27 来源:本站

  2024年10月19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蒙古学(蒙古文)》编辑部承办的庆祝《中国蒙古学(蒙古文)》创刊70周年暨新时代中国蒙古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杂志社总编张立伟研究员主持开幕式。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蒙古族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蒙古学学会秘书长乌·纳钦研究员,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包银山研究员,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朱晓俊研究员分别致辞。

  乌·纳钦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蒙古学(蒙古文)》杂志创刊70周年是中国蒙古学界值得热烈庆祝的大事,也是中国蒙古学历史上值得书以浓墨重彩的标志性事件。70年来,《中国蒙古学(蒙古文)》秉持严谨务实、开拓创新的优良学风,不断推出具有原创性和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兼顾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助力培育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交叉的新型学科,严守学术原则,保持了刊物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的信任、喜爱和赞誉。中国蒙古学学会和《中国蒙古学(蒙古文)》杂志是中国蒙古学的姊妹学术平台,应继续加强合作、整合资源、相互搭台、共谋发展。

  包银山在致辞中表示,70年来《中国蒙古学(蒙古文)》牢记初心使命,以繁荣蒙古学研究、推进中国蒙古学为己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追求学术创新,严守学术规范,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助力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蒙古学研究专家,为我国的蒙古学研究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我国蒙古学研究的重要学术阵地,也得到了国外蒙古学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的认可。回顾《中国蒙古学(蒙古文)》走过的70年光荣历程,无疑有多方面的经验和启示,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和关怀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二是紧紧依靠广大专家学者,遵循学术规律办好学术刊物。这两条基本经验,我们将继续坚持下去,并不断发扬光大。展望未来,征途漫漫,我们要始终把准办刊政治方向、始终勇于担当文化新使命、始终致力于开拓创新、始终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接续奋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朱晓俊在致辞中表示,70年前《中国蒙古学(蒙古文)》的创刊不仅是我区蒙古学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更是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70年来,《中国蒙古学(蒙古文)》以其严谨的学风、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赢得了学界的广泛赞誉,以坚持学术性、新颖性、规范性的工作准则,以学术端正的工作态度和先锋创造精神,成为行业中独树一帜的学术平台。《中国蒙古学(蒙古文)》不仅是我区蒙古学研究的重要窗口,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期望《中国蒙古学(蒙古文)》作为一本专注于蒙古学研究的刊物,继续发挥其独特的学术优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蒙古学研究的始终,努力把《中国蒙古学(蒙古文)》打造成更具影响力的学术品牌。

  开幕式上,中国蒙古文期刊学会、赤峰学院蒙古学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蒙古学研究》编辑部分别向《中国蒙古学(蒙古文)》编辑部赠送了书法作品。

  主旨报告环节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北方多语种文献研究所所长树林研究员主持。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内蒙古大学教授策·杰尔嘎拉教授以《蒙古学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贡献——纪念〈中国蒙古学〉创刊70周年》为题,内蒙古大学教授白拉都格其以《略谈蒙古学与国学的关系》为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蒙古族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蒙古学学会秘书长乌·纳钦研究员以《中国蒙古学冷门绝学三大板块》为题,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院长满全教授以《作者群体、研究热点与栏目变迁——以〈中国蒙古学〉(2013-2022 年)副文本可视化分析为中心》为题,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北疆文化研究所所长王海荣研究员以《中国蒙古民俗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远意义》为题,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会议还组织了两场分论坛,分别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全荣研究员、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德·萨日娜研究员主持。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关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代表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